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展障碍,对儿童发展有终生性的持续性影响,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小编整理权威发布内容,带大家了解孤独症在国际与国内的真实情况:
1.首次诊断
国际:1943年,美国著名儿童精神科医生Leo Kanner在论文中列举了11个孩子的病例,并首次提出了孤独症的概念。
中国: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病学家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了4例孤独症患儿,此后引起国内关注。
2.发病率
国际:1975年,孤独症在国际上的发病率为0.02%,2016年上升到1.4%。
中国:1995年,孤独症在中国的发病率为0.2%,2009年上升到0.9%,14年间,中国的孤独症及其谱系障碍患病率提升22%。
3.救助支持
国际:注重孤独症及其家庭的救助,从诊断、接受早期干预、融入主流学校,一路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专业团队帮助孩子的发展,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
国内: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诊断孤独症,但康复、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仅在个别省市有发展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尝试。
4.医疗情况
国际:精神科医生的数量达到3.33位医生/10万人口,对于孤独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诊断与干预可以基本实现较早发现并给予明确诊断和专业的干预建议。
国内: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全国不足400名,且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仍有大量孤独症儿童得不到正确的早期发现及诊断,更得不到专业的干预。
5.公益倡导
国际: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国内:今年,“星宝蓝书包”孤独症公益项目旨在通过#换蓝行动#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以上专业内容由整理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作者:autism
致力于通过宣传和支持,促进解决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需求的跨领域和整个生命周期;提高自闭症患者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理解和接受;以及推进研究导致孤独症谱系障碍及相关疾病的原因和更好的干预措施.